近年来共享经济呈现了极速膨胀的发展趋势,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一系列产品的出现,不仅为共享经济创造了广阔的想象空间,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了诸多实惠。不过即便如此,共享经济也面临诸多质疑,以共享充电宝为例,在聚美优品CEO陈欧3亿元投资共享充电宝企业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后,共享充电宝一度成为了投资界关注的焦点,然而王思聪却并不看好这一模式,甚至与陈欧发起了一场“吃翔赌局”。
虽然共享充电行业争议很大,但整个行业也呈现了爆发性增长,根据艾媒咨询数据, 2016年中国共享充电用户规模为0.32亿人。随着资本强势入局,2017 年中国共享充电用户规模将达1.04 亿人,增长率为225%。可以说共享充电宝“风口”效应十足。
市场规模足够大,那么共享充电宝的商业化前景又是否明朗呢?曾经有一家共享充电宝企业算过这么一笔帐:充电宝每台每天被借出0.7至0.8次,单日收益平均2元,一台充电宝成本在90元左右,循环使用次数约为800次,在不考虑充电宝柜台成本、场地费用的情况下,一台充电宝平均45天就能回收成本。
可以看出充电行业市场是足够大的,但由于充电宝的成本比较高,后期维护成本也很高,回本周期就被拉长了。而共享充电器的出现则刚好弥补了这些缺点。共享充电器主要应用场景在酒店、旅馆及会所等相对固定的场景。用完即走,不存在移动,因此丢失率较低,基本不需要什么维护成本,最重要的是成本较低。
共享充电器和充电宝面临的是同样的用户,市场也是那么大。但共享充电器的优势突出,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,选择一种轻资产创业才能稳步前行。共享充电线相比共享充电宝成本更低,但是二者在收费上都是差不多的。此外,共享充电线相比共享充电宝故障率也更低,维修维护的成本也大大降低,这点也是非常受运营者欢迎的。
整体而言共享充电线比充电宝设备成本更低,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意向的客户加盟推广,这种物联卡应用因为技术上并不复杂,也存在着模式被复制的问题,不过共享充电线的出现缺失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较大的改变,以后出差旅游再也不用担心忘记带数据线了!